返回

一人:开局对掏张之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五十章 四方会谈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暮鼓声穿透云海,在龙虎山七十二峰间回荡。

    千年道统,巍巍仙府。

    朱墙金瓦在夕阳映照下流转着庄严的霞光,檐角铜铃随风轻响,恍若仙人低语。

    殿前香炉青烟袅袅,与暮色交融,为这座“相国仙府”更添几分超然之气。

    天师府的金顶沐浴在落日余晖中,琉璃瓦流淌着熔金般的光泽。

    那对蹲守山门的石麒麟,眼珠似随着光影变幻流转。

    传闻是第三代天师点化的镇山灵兽,已在此守望千年。

    静室内的沉香袅袅升起,在夕阳斜照中凝成一道道金线。

    紫檀木案上,一盏青铜鹤形灯摇曳着昏黄火光。

    端坐于天师椅上的老者白发如雪,每一根发丝都仿佛蕴含着雷霆之力,皱纹间蛰伏着雷霆之威......

    当他半阖的眼睑微微抬起时,室内悬挂的“正一盟威”玉牌突然无风自动,发出清越的嗡鸣。

    他半阖的眼皮下,眸光如电,似睡非睡的姿态宛如一头假寐的苍龙——正是当代天师,张静清。

    “师父。”

    身着深蓝粗布道袍的田晋中上前半步,憨厚面容带着恭敬:“上清、普陀三寺、吕家的贵们将至山门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在他身侧,那个魁梧如山岳的男子沉默如铁塔。

    张之维虽已三五,那挺拔如松的身姿却仍透着青年般的锐气,宽大道袍也掩不住周身流转的磅礴炁机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檀木椅发出轻微的“吱呀“声。

    老老天师缓缓起身,素色道袍无风自动。

    张静清起身的动作看似迟缓,实则连衣袂翻飞的弧度都暗合周天之数。

    当他站定时,静室内所有法器同时共鸣。

    三五斩邪剑在匣中长吟,阳平治都功印泛起青光,连梁上悬挂的铜葫芦都微微摇晃。

    “晋中,之维。“

    老者的嗓音如同陈年雷击木般沉厚。

    案头灯焰忽地一颤,在墙面投下三道巍然身影。

    一者如渊渟岳峙。

    一者似利剑出鞘。

    一者......

    分明只是寻常迈步,却让整间静室的空气都为之一沉。

    他拂尘轻扫,静室的门窗竟同时洞开。

    山风裹挟着晚课诵经声涌入,将香炉青烟吹成太极图的形状。

    “随我迎。”

    苍老声音响起的刹那,窗外惊起一群栖鸟。

    山风卷着落叶掠过殿前“天下道庭”的金匾,恰似为这简简单单四个字......添了三分龙吟虎啸之威!

    “是!“

    两位高功同时躬身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暮色渐沉,龙虎山脚下的青石官道被夕阳染成琥珀色。

    山门石阶前,张静清宽大的道袍在晚风中微微鼓荡。

    这位当代天师负手而立,身后两侧如标枪般站着张之维与田晋中。

    三人静立如松,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势。

    官道尽头突然扬起一缕尘烟,伴随清脆的马蹄声响起。

    只见三匹青骢马踏着暮色而来,当先一匹马上坐着个蓄着短须的中年男子,一袭靛青长衫,腰间悬着块温润玉佩——正是吕家家主——吕伟。

    身后两匹马上,吕仁沉稳如山,吕慈目光如刀,三人皆是轻装简行。

    “吕家主!”

    张静清朗声一笑,袖袍轻拂间已迎上前去。

    “老天师!”

    吕伟翻身下马,抱拳行礼时腰间玉佩叮咚作响。

    二人执手相谈,俨然故交重逢。

    吕慈的目光却早已越过寒暄的二人,死死盯住张之维。

    十八年前陆家大院那一幕在脑海中清晰如昨——这个高大的道士仅用一掌,就将号称年轻一代第一人陆瑾打哭。

    如今再看,对方只是随意站着,周身炁息却如汪洋般深不可测。

    “大哥...”

    吕慈不自觉地绷紧肌肉,却见身旁的吕仁微微摇头。

    这位吕家大少爷目光沉静,但握缰绳的手背已然青筋隐现。

    山风忽急,卷起满地落叶。

    就在这气氛中,山道西侧突然传来木鱼声。

    六个锃亮的光头排成“一”字缓步而来,为首老僧手持九环锡杖,每走七步就敲击地面一次。

    奇异的是,杖头金环震荡出的波纹竟在空中凝结成“卍“字,久久不散——普陀三寺的“金刚伏魔阵”已臻化境。

    普陀三寺的六位高僧手持念珠缓步而至,每一步都似丈量过般精准。

    “这些秃驴倒是会摆谱。”

    吕慈刚嘀咕出声,东边竹林突然无风自动。

    三道青色身影踏叶而行,身后二人背负剑匣,匣中七柄小剑自行排列成北斗状。

    上清派三位道长踏着七星步而

第五十章 四方会谈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